新的绿色建筑法规来了,关于建筑碳排放这些你需要知道

概述

  • 低碳建筑新规将于2022年4月生效
  • 现有及新项目需提交完整能源审计报告
  • 新建建筑需利用太阳能并改善可再生能源结构
  • 预期持续改进目标
  • 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住宅和工业节能目标
背景介绍

2020 年,中国承诺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到 2030 年实现碳达峰。这些承诺在 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得到重申。从国家碳交易计划开始,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1年10月,住建部批准了中国首个建筑碳排放强制性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其将在2022年4月1日起被严格执行。作为建筑设计强制要求,其涉及范围包括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内容。

为什么是现在

中国建筑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 为了实现雄心勃勃的碳减排目标,这项政策是未来几年将生效的众多政策之一。 新的通用规范将要求在住宅、工业和新建筑建设中严格节约能源

稳固及改进现有标准

该规定旨在解决现有绿色监管框架中的多个问题,围绕绿色建筑引入强制性政策,包括首次明确碳排放强度强制性标准,解决在过去建筑碳排放量指标要求不明确的问题。

与2016年起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中国提高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限值要求,与大部分地区现行节能标准不同,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现行节能设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

在寒冷和极寒地区,住宅区建筑平均节能 75%,其他气候区预计将平均节约65%的能源,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

注:平均节能率是指在当地1980~1981年建筑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约的百分比。

通过能源审计设定减排基线

首先,这意味着按照国际标准对能耗进行新的规划和预测。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并实现到 2030 年的碳达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国家“3060”目标,必须建立一个基线,以便可验证地进行减排。

除了全面的能源审计外,还必须提交可再生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报告。 必须根据新建筑和现有建筑的预计能源使用和能源类型来计算生命周期排放量。 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的每个层面,从勘测、设计到现场管理再到拆除,都必须计算并提交能源使用报告。 这些将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规格得到批准。

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是以下三类碳排放之和:

建筑直接碳排放

指建筑运行阶段直接消费的化石能源带来的碳排放,主要产生于建筑直接供暖、炊事、生活热水、医院或酒店蒸汽等导致的燃料排放等活动。

建筑间接碳排放

指建筑运行阶段消费的电力和热力两大二次能源带来的碳排放,这是建筑运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建筑直接与间接碳排放相加即为建筑运行碳排放。

建筑隐含碳排放

指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带来的碳排放。

据估计,有大概20%的能耗在设计和施工阶段产生,而大概80%产生在建筑使用阶段。鼓励新建筑尽可能使用低碳建筑方法和材料,以持续的实现能源节约。

改善能源结构

除了专注于通过设计、施工和运营减少能源使用外,企业和建筑业主还需要加大力度通过清洁能源获取电力。

目前,运营中的大部分能源都是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例如煤或天然气。 平均而言,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仅为6%左右。 审计将要求根据不同能源类型(包括煤炭、天然气等)的碳排放因子确定碳排放量,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新建筑也将被要求通过光伏板实现太阳能并提交总发电量。 这种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动将在设计目标中得到满足,包括在适当的情况下增加对自然采光、绝缘、空气热能、生物质燃料和地热能的使用。

Akila 平台介绍
为碳减排而生的数字孪生建筑管理平台
Akila platform low-carbon management
详细了解>

通过改造和更智能的管理减少排放

该政策的范围不仅仅适用于新建筑和常设建筑,还将扩展到改建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虽然这些都需要至少与基线相匹配,但将大力鼓励减少碳排放。当前排放水平的任何增加都将被禁止。

有多种可以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措施,首先可以通过提高能效和碳效来减少碳排放量。例如,减少直接电力或燃料消耗,改造 HVAC压缩空气等公用事业资产以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回收或可回收的建筑或运营材料。。其次,积极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以及在项目区域内保护和增加植被来抵消项目的碳排放。

建筑管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减排目标,并尽可能做出改变。 要实现真正的碳减排,需要与能源和环境管理公司以及技术资产管理供应商合作。 楼宇管理需要通过像数字孪生建筑管理平台这样的软件变得更智能,更数字化。日常设施运营也可以通过外包给在通过可持续性最佳实践减少碳影响方面经验丰富的设施管理供应商而受益。

更严格的标准、更多的绿色建筑

自中国“十四五”规划以来,绿色建筑显然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政策将变得越来越广泛和细化,将触达各个部门和行业,甚至涉及消费品及推广灯具、门窗等项目的节能新标准。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已有许多成功的绿色建筑,但也有许多项目由于规划阶段的不足,施工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缺乏等多种原因而未考虑到绿色建筑的新标准。尽管遵守绿色建筑标准及法规意味着更高的初始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建筑运营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总成本降低将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